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游记]《纵横故国,苍海拾贝》--西藏篇(三之一)
    [ALIGN=CENTER]《纵横故国,苍海拾贝》--西藏篇(三之一)

    -柳旭凯-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5/11/12/075941.jpg[/imga][/ALIGN]

    ◆一.西藏:游客万千,经济呈祥。

      历史给西藏披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记得大陆有部电影叫《农奴》,反映的就是五九年达赖喇嘛(十四世 )出走印度前这里的一种生活制度,角度当然是负面的。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近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卫道士大声疾呼之余,开始对东方净土的宗教产生兴趣,特别是西藏的密宗,更得到不少西方佛教人仕的青睐。加上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个人的魅力和他所推崇的非暴力主义,令很多西方人关心起西藏的命运。好莱坞有几个大明星,包括理查德基尔等,更是达赖喇嘛的忠实门徒。近一两年,以西藏为题材的电影也接二连三出台与大家见面,笔者就曾看过伯理德比特(Brad Pitt)主演的描述达赖喇嘛童年生活的《西藏七年》。由于这些电影的基调与大陆的主权意识相悖,国内的观众只好缘悭一面。

      话要说回来,这几部电影用大陆的观点来看虽然“不太友善”,但它们却确确实实地提高了外界对西藏的兴趣,身体力行,不少游客,尤其是欧美方面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这次入藏,就有不少操德语的奥地利游客与我们作伴,究其原因,原来《西藏七年》里达赖喇嘛的外文老师就是奥国人。

      国旅的地陪导游向我们证实,这两年西藏的旅游业务持续长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繁荣。固然,内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增加了内宾进藏旅游度假的雅趣,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外宾的火力比内宾强应该不是牵强之说。如此看来,几部电影,不痛不痒;游客万千,经济呈祥。焉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二.世界屋脊雅江边,东方净土圣地显

      乘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早上七点不到就离开成都,往世界屋脊飞去。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竟然是香港的粤语流行曲,环顾四周,确有不少港穗客人同机。两个小时后,我们的飞机就平安降落在西藏拉萨机场。从炎热的成都来到西藏高原,甫出机场,顿觉风高气爽,地面温度只有摄氏20度(华氏68度)左右。

      从机场到拉萨市区有一百公里的路程,全程柏油公路。国旅来接我们的吉普越野车,以时速80公里向市区奔驰。但见窗外的山峰,高耸入云,圣气腾腾。因为地处高原,山上不见枝叶蔓延的树木,只长矮短丛灌,远处看去,光凸见顶。而公路边的雅鲁藏布江,则时而千川汇聚,广阔若谷,时而又道窄流急,岸边激浪。

      可能是因为河道的不规则以及水流过急,数十里的雅鲁藏布江上,竟然没有看到一条运输用的船只,只是偶尔看到一艘用西藏牦牛皮做的小艇,看来也是仅用于运载游客而已。

      过了雅鲁藏布江大桥,我们的吉普越野车(Chrysler与大陆合资在北京生产的“切诺基 Cherokee)继续沿着 拉萨河畔奔向市区。沿途但见碧绿的草坡,弯曲的河滩,远处藏民的房子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偶见一二个身穿红袈裟的喇嘛在路上慢行,黑色的牦牛、棕色的马匹三五成群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游荡。屋檐上,山坡里,一条条灰色、褐色的玛尼经幡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无尽的祈愿送往上苍……

      面对车外的明媚风光,尽情饱览之余,自己的头竟然开始隐隐作痛起来。因为几天前才刚刚在云南丽江的玉龙山上(海拔3500米)对高原反应有一番体验 ,对它的症状一直耿耿于怀。今天早上还神采奕奕的,怎么一下子会头疼起来?莫非……


    ◆三.挑战高原,确保“晚节”

      求证于导游,果然是高原反应在作弄着我们。西藏地处高原,因超过海拔3000米,属“生命禁区”,气候特点是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30%。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无怪乎我们这些平原生活的人到了这里,只好乖乖地在高原反应之前就范。

      概括而言,高原反应体现在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失眠等。我们的对付方法,无非就是吃痛灵乐(Tylenol)头痛片与休息。事实上,所有入藏的游客,第一天旅游接待单位都不安排任何活动,行程表上开宗明义地写上:“休息,适应高原气候”。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对高原气候的反应也有异。像一位朋友在藏的前后四天,始终为高原反应所困扰,只是越往后,反应越轻罢了。

      而笔者,则自恃着那每周疾跑四十英哩的一点本钱,到达拉萨当天的下午,没有遵从行程表的启导,自己离开酒店,在外面市区乘“11号车” 徒步溜达了两个小时。回到旅馆,吃了两片痛灵乐,着着实实地睡了三个小时。

      到拉萨后第三天的下午,结束了当天的旅游活动后,自己则打道回府,换上短裤跑鞋,带了水瓶,开始了一场征服高原气候的拉萨环城之跑。

      拉萨市区面积不算太大,在平原的话,绝对是在笔者晨跑25公里(16英哩)的“火力范围”之内。但人在高原,不敢冒昧造次,所以将目标缩小到绕布达拉宫(达赖喇嘛的冬宫)一圈。

      暖身后,从下榻的拉萨假日饭店出来往右沿着 民族路南下,经罗布林卡宫(达赖喇嘛的夏宫)与西藏图书馆,左转上罗布林卡路东进,经过西藏电视台与布达拉宫的南门,插入北京东路,在邮电局处左转到娘热路北上,再左转上林廓路绕着布达拉宫的北侧而行,在林廓西路汇入北京中路往西回跑,到了民族路便回到了旅馆。这么一个圈,估计四五公里左右,在平原,25分钟可以揽下来。这里,却是慢跑,当中还停了不少地方,去观赏在旅游车上看不到的景物,所以一个小时才完成了全程。

      笔者在本次度假中下决心每地必留跑步汗水。在拉萨闯过了世界屋脊,在余下的各地,就较易保存“晚节”。

    (未完待续)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6642
      • 经验32538
      • 文章131
      • 注册2005-05-04
      艾兄不独文字佳,摄影亦佳。提一把!
      吴震寰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6737
        • 经验39805
        • 文章250
        • 注册2005-11-01
        谢谢艾兄,带我们神游西藏!
        天不崇大,则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博;人不敦庞,则道数不远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提!Re:[游记]《纵横故国,苍海拾贝》--西藏篇(三之一)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游记]《纵横故国,苍海拾贝》--西藏篇(三之二)
            《纵横故国,苍海拾贝》--西藏篇(三之二)

            -柳旭凯-


            ◆四.藏族出自猕猴之说

              我们的导游阿沛曾在拉萨一间大专学校(相当于一所神学院)学习过七年,潜心钻研西藏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教义,有很深的学问。所以到了每个旅游点,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地把该点的历史故事或相关的典故娓娓道来,等于为我们上了一堂堂内容深刻的藏史课。

              藏族从何而来?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宫的壁画上,都有猕猴为藏族祖先的生动描述,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

              传说中,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要它从南海来到雪域高原修行。

              正当这只猕猴在山洞中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猕猴却不为所动。女魔只好透露她是妖魔,如猕猴不相救,他日妖魔繁衍无数魔子魔孙,势必遗祸雪域高原,涂炭生灵。猕猴只好打了一个跟斗,到普陀山就教于观世音菩萨。观世音于是阿弥陀佛,面授机宜,曰:“这是上天之意,吉祥之兆。”

              这样,猕猴就与魔女结成伴侣,生下了六只小猴(大昭寺内胜乐金刚殿内就有十分明显的男女交合的壁画为证)。三年后,猴子们已经生殖到五百只了。猕猴再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从此众猴子学会了耕种,食物变得充足,尾巴慢慢地变短,开始说话。

              阿沛告诉我们,按照藏族经书上的记载,这些猴子们就是藏族的祖先。

            ◆五.璀璨的布达拉宫

              宏伟的布达拉宫屹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后为战乱所毁,五世达赖喇嘛重建,以后又扩建维修过几次,形成今天的规模。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5/11/12/221948.jpg[/imga]
            参观布达拉宫的门票[/ALIGN]
              宫殿主楼13层,高120米,共有大小房间不下一千间。又分为红宫和白宫两个主要部分,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白宫则是达赖喇嘛生活和办理政务的地方。

              布达拉宫可以说是西藏最大的历史博物馆。漫步其中,就仿如走过西藏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西藏经历了42个国王和14个达赖喇嘛。阿沛告诉我们,要了解西藏的历史,可以记住两位国王和一位达赖喇嘛。首先是32代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他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宏图大业、又创造了西藏的文字,使后代能够永远记得他的功勋。是他迁都拉萨,奠立了拉萨今天的历史地位。又是他遣使唐朝,二十五岁时,迎娶唐皇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开启了藏汉通好之先河。

              第二位国王是38代的赞普赤松德赞,他毕生致力于崇佛,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并成立僧侣修行诵佛制度,法定每七户人家要供养一个僧人,违者酷刑惩罚。却因此犯了众怒,为人暗杀身亡。

              西藏的吐蕃王朝在公元八世纪全面崩溃,之后的四百多年,贵族割据,土王林立。一直到十七世纪中期,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加措主要的业绩是重建布达拉宫,另一件事是到北京朝见清朝的顺治皇帝,并受册封。从这时起政教合一的统治结构终于形成,一直延续到今日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才告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宫内的灵塔殿。

              灵塔殿者,就是摆置达赖喇嘛圆寂后金身塔的地方。现在布达拉宫内共有八个灵塔,从五世达赖开始,其中又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豪华高大,塔高将近15米,整个塔身用去了一万两黄金金皮包裹,塔上还镶有无数的珠玉玛瑙,极尽富贵容华,辉煌眩目之至。

              布达拉宫固然是西藏寺庙之最,但其他佛殿也绝不含糊。寺庙可以说是西藏最豪华、最高大、最富丽堂皇的建筑。而其数量之多,也甚惊人。早在二百年前,西藏就有将近3500所寺庙,三十多万僧侣。经历过一段动荡的年代,今天西藏仍有 800多所寺庙,数以万计的僧侣。佛记的教义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布达拉宫逢一、三、五对外全面开放,二、四、六、日则仅对游客开放。建议有心者还是挑一、三、五之日去参观,这样才有机会与数以千计的藏胞共游圣堂,亲身目睹那扶老携幼、不少来自千里之外的川、青、甘的虔诚信徒,接踵而来,排队数小时(游客,不分内外,都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跳过人龙),为的是能在佛祖释迦牟尼前添油烧香,祈祷来世幸福。惟其如此,方能体会藏胞那种至诚奉佛的崇高境界。

            ◆六.虔诚的藏胞

              作为西藏宗教、政治、文化与经济的中心,拉萨是二百多万西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藏语“拉萨”大意就是“圣地”),毋庸置疑。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5/11/12/222023.jpg[/imga][/ALIGN]
              到了西藏,对它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佛教的影响无孔不入。无论是勤摇布达拉宫外墙根上108道转经轮的厮小或是大昭寺内外磕长头的藏族老婆婆,无论是大昭寺中念念有词、不停诵经的高僧或是色拉寺密宗院内击掌辩论的小喇嘛,无一不体现出佛海无边,佛力深远。

              藏胞们的虔诚,可从寺院中香火灯油的隆盛中反映出来。漫步香客云集的布达拉宫,但见走道所及,栏杆扶手的地方都插满了大小金额的人民币,地上也是闭上眼睛都可以踩到那遍地的人民币,间中也有外币,金额小至五角、大至一百元都有,大部分是十元、二十元的。这些都是香客们自动奉献的香油钱,无论是虔诚的藏胞,还是寻奇的游客,绝无拾金之徒。大概是到了佛土,人自然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私心杂念,荡然无存。

              看到管理人员(也是和尚、尼姑辈)拿扫帚一大把、一大把地扫起地上的纸币,就会明白寺庙的财源和经济力量。

              除了献金,进油也是藏胞们虔诚奉佛的一途。

              正因为佛事无处不在,就需要很多的油来点灯,这些油灯都是把灯芯放在西藏牦牛的牛油上来燃烧的。外地游牧的藏胞会带上从自己饲养的牦牛身上下来的牛油,用油壶往寺庙的灯盘里灌。来自城市的、家中没有牦牛的藏胞,则从市场上买来浸满了牦油的布条,用手一点一点地把油给挤入灯盘里。而寺内的和尚职事,会经常不断地把融化了的牦牛油用瓢子勺到一个大桶里。

              导游告诉我们,这一桶桶的牦牛油冷却后,就拿到市场上卖给要到寺庙朝拜的人,成为寺庙一条十分稳定的财源之一。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5/11/12/222141.jpg[/imga][/ALIGN]
              在西藏短短的四天里,我们虽然只是走马看花般地认识了一下西藏的历史、宗教与文化,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那就是西藏宗教与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在广大藏胞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他的照片在非公开场合随处可见。不少藏胞透过【美国之音】的藏语广播或从印度、欧美回国探亲的侨胞处,了解达赖喇嘛的近况,一部分人更看过VCD版的《西藏七年》这部电影。

              北京与达赖喇嘛间的对话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衷心期盼藏汉的政治领导人能本着 “和为贵”的精神,以理智代替情绪,以对话代替对抗,公平合理地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好让藏汉人民相互尊重,各适其所,和睦共处,共谱新章。

            (未完待续)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3594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