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真的是“守财奴”?
徐爱民
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 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接近20个百分点。对此,很多人惊呼: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事实上,普通老百姓中没有几个“守财奴”,手中有大把大把的票子而过“苦行僧”一般的日子,这样的“傻帽”还真不多见。只简单地埋怨老百姓不敢花钱,似乎难以让老百姓信服。
中华民族一向有量入为出的勤俭传统,这也是信贷消费难以快速推广的根本障碍所在。让老百姓花钱,首先需要让他们手里有钱,其次就是需要让他们的现实和预期的支出不是太重。不管多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这个问题都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如果抛开这两个实际问题而大玩“新概念”、“新理论”,犹如阳春白雪,曲虽高而和者寡。换句话说,看老百姓是不是“守财奴”,需要考察他们是不是有可守之财,再考察他们是不是有花钱之理。
先说老百姓手里的钱,真的如央行最新数据显示那样人人拥有万元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暂且不说很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字都有不少“水分”,就是姑妄信之,总量确实有14万亿元,这些钱也不是平均分摊在老百姓的腰包里。看看周围就知道了,且不说那些贫苦地区的农民一年收入才几百元,就连城市失业的人员过日子也是捉襟见肘,能有多少“闲钱”放到银行里去?应该看到,贫困的群体并不是小得微不足道,财富的“马太效应”却越来越显著,一些人正在用贪婪的“黑爪”通过奸巧摄取巨额的“不义之财”,整个社会“锦上添花”的热情远远高于“雪里送炭”。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蛋糕”越来越大,那些弱势群体的“饭碗”却在相对变稀。对此,我想到了古代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连年的灾荒使百姓饿死无数,晋惠帝听到汇报后很不解,便“关心”地问身边的大臣:“为啥不让老百姓吃肉糜呢?吃了不就饿不死了吗?”老百姓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却埋怨老百姓不肯花钱,这种论调与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何其相像!
再说老百姓的支出,很多事情不存留点儿钱是很难过关的。农民要娶媳妇、盖房子,不攒俩钱儿能行吗?就算是已经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总要给子孙们攒个上学钱吧。还有那些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不攒点儿钱开春如何生产?这还不算,一直高窜的医疗费,让有病的人胆颤,让没病的人心惊,谁不留点儿日后的救命钱?再加上这里搞改革那里搞组合,说不定城里的人啥时候就要失业,不留些度“饥荒”的钱能行吗?如此多的开销,让老百姓吃干花净,老百姓打死也不会同意的。
社会效率和公平历来都是一对“跷跷板”,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需要执政者的智慧。当财富过多地集中于少数人的时候,这种集中必然会带来社会需求的不足,让社会效率受到了影响。老百姓不是“守财奴”,他们也知道“肉糜”好吃,只是他们买不起“肉糜”,或者喝上一次“肉糜”就不得不忍上半年饥饿。由是观之,无论是破解内需不足问题,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需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好社会保障薄弱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长期困扰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必然如春天的冰河日渐消融,一个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建成。
456750
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徐爱民[em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