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原创]漢俳 ---河東.河西


    曲線救國論 文革裝成老古董 還是旗袍好!


    以下片段從百度取得: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旗袍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文革”前夕,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四国,穿过旗袍,到后来文革期间被当成罪遭到被红卫兵批斗。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2014年3月,中国旗袍会成立,名誉会长为彭丽媛。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4/19/14314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4/19/143157.jpg[/imga]


    網上照片, 謝謝原作者
    [B][/B][COLOR=red][/COLOR][COLOR=red][/COLOR]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2
      • 积分251948
      • 经验51005
      • 文章4417
      • 注册2010-12-29
      也想学学,现将百度资料转发上来,让大家参考:
          定义

      就文学体裁而言,汉俳是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为载体,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分类

      就文学体裁而言,汉俳纵向分为古典汉徘和现代汉俳,横向分为格律汉俳和风体汉俳。因此古典汉徘又分为古典格律汉俳和古典风体汉俳,现代汉俳又分为现代格律汉俳和现代风体汉俳。其具体文学定义如下:

          古典汉徘: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为载体,运用汉语言文言文,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汉徘: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为载体,运用汉语言白话文,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风体汉俳: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为载体,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格律汉俳: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为载体,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汉俳的韵体为通韵诗歌;汉俳的韵声分为正格诗歌(押平声韵)和变格诗歌(押仄声韵或平仄混押);汉俳的韵式分为三韵式(又称排韵式,即AAA式)和两韵式(BAA式或ABA式)。

      汉俳的律体为杂言诗歌,分为五七五式和三五三式两种。

      格律汉俳之格律表: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歷史

      1922年俞平伯在《詩》創刊號上曾撰文說:「日本亦有俳句,都是一句成詩。可見詩本不見長短,純任氣聲底自然,以為節奏。我認為這種體裁極有創作的必要」,呼籲以中文仿照日本俳句創作新體裁的詩,但迴響不大。1920年代中國詩壇興起「短詩熱」一些作家寫了一些具有俳句特徵的短詩,表現瞬間感覺,形式凝練簡潔,例如汪靜之的《惠的風》,何植三的《農家的草紫》,潘漠華、馮雪峰等人的《春的歌》等,但這些短詩只能說是受了日本俳句篇幅短小和某些創作特點的影響,不算是漢語的「俳句」。

      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兩國的學者、詩人交往頻繁,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亦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俳句。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協會首次接待大野林火為團長的「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日方送來了松尾芭蕉、與謝蕪村、正岡子規等古代俳人的詩集。在場的趙樸初詩興勃發,參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傳統詩歌創作的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寫了三首短詩,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組漢俳。當天在北海仿膳宴席上,林林也即興創作了兩首漢俳《迎俳人》。

      1981年4月,林林和袁鷹應日本俳人協會之邀訪問日本,在日本《俳句》雜誌上發表《架起俳句與漢俳的橋梁》一文,「漢俳」亦隨之定名,正式成為一種韻文體裁。當年中國《詩刊》第六期亦公開發表以上三人的漢俳。1982年5月9日《人民日報》也發表了趙樸初、鐘敬文等人的漢徘,引起當時的中國詩壇注目。
      形式

      由於中文為單音節語言,與複音節的日語不同,漢俳改俳句的十七音為十七字,同樣分三句,為「五—七—五」的體制。句子節奏參照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五字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个别的还有一六式等。分自由體和格律體兩種。無論是自由體還是格律體都有季語(又稱「季題」),即表示季節的詞語,但要求沒有日本俳句那麼嚴格,季語通常放在首句。
      自由體

      自由體又稱散體、新詩體,即無任何平仄和押韻規定,可用白話文寫作,近似新詩。
      格律體

      格律體規定平仄和押韻,這是因為漢語的發音較日語複雜,為了顧及音樂性而要規定格律。用文言寫作,近似詞的小令,所以亦可視為一個詞牌。

      格律只要求句子本身符合两平两仄相间,例如:

          [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押韻可以是三句全押、首尾押韻和後兩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
      現況

      2005年3月23日,中国汉俳学会成立,而漢俳相關出版物亦日漸增多,例如发表汉俳作品以及研究汉俳的刊物《汉俳诗人》,此外也有汉俳专集出版。近年網際網路的普及,一些同時喜歡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學的年輕華人亦有不少加入創作行列,令漢俳成為網路文學受歡迎的體裁之一。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謝謝文東.

        其實也不必一定要如此規格化的, 畢竟是從外(日)傳入的文體, 太過硬性反而失了意趣.

        錢婉約女士的文章中就舉了不少的例:

        鍾敬文(錯過) 花事到荼蘼, 又錯過賞春時節, 且待來年罷.

        公木(別清水正夫先生): 逢君又別君, 橋頭執手看流雲, 雲海染黃昏

        錢婉約 (暑假校園即景): 單車停駐久, 綠蘿攀援繞龍頭, 車主如何走

        同上(悼先祖父錢穆): 是怎樣的心, 喚得月1眼炯炯睜, 探視人間情

        至於什麼中國漢俳學會, 不過是自我創立的語言霸權, 大可不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剛和朋友討論漢俳, 我說:

          漢俳歷史仍淺, 沒有固定的韻律. (其實也不必有). 有人組織了中國漢俳學設下一些規定, 我說它是語言霸權, 根本不需理會.

          有文字久然後才有六書

          有詩久然後有詩律.

          一種新文體最重要的是鼓勵多方面嘗試, 而不是設牢自限, 那些人自以為掌控規則, 實是不知所謂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113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