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打工诗人”:用诗歌改变命运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08-14 来源: 广州日报 [/SIZE]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8/13/225225.jpg[/imga]   
[SIZE=3]正在激情朗诵的诗人屏子。  
 
  这首《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以下称《父亲》)被诗歌界公认为近年来难得的好作品,8月9日晚上的朗诵会上,来自南京的“打工诗人”屏子冒着淅沥的小雨,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首诗。 
 
  这首描写矿难的诗,给在场的诗人们以久别的陌生的惊喜和震撼。她把悲哀和美丽,把传统手法和现代技巧结合得如此完美。 
 
  会后,屏子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历程。 
 
  1971年,她出生于南京近郊的农村,自幼憧憬文学。 
 
  1985年,她初中二年级那年,获得《红岩少年报》全国征文一等奖。那年,她14岁,获得奖金30元。 
 
  1987年元旦诗会,全县新老诗人济济一堂,最后一个节目由名家抛题“春笋”进行10分钟诗赛,16岁的屏子却一举夺魁,县委书记亲自为她颁奖。 
 
  生活的道路崎岖不平。她过早地选择婚姻,嫁给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文学青年,不过,屏子的人生迅速走入了低谷。4年后,她两手空空心力憔悴地走出婚姻。 
 
  那几年里,屏子开始到南京打工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先后在中巴上卖票,在街道小厂焊接电路板,在商场里站柜台,在食堂洗菜……1995年,屏子作为刚刚进入商场站柜台的实习生,每月工资仅有80元,一直到1998年,最高的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270元。 
 
  困难没有熄灭她对诗歌的追求。她通过了成人高考,学习文秘专业;报名参加电脑初、中级培训;大量阅读文学书籍并积极写作……终于,屏子的命运一点点改变了。她的名字,频频见诸全国各大报刊并多次获奖。 
 
  据悉,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经读到屏子的诗,并回信给屏子说:“读到你寄来的诗,感觉很好。信和诗中的爱国之情、上进之情溢于言表。文字清新,纯朴。祝贺。” 
 
  如今的屏子,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女变成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同时还是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南京市江宁区政协常委、区作家协会副会长。 
 
  屏子现在已然是一个“高产诗人”,每年因为诗歌可以拿到1万多元的稿费和奖金,她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 
 
 
  桌上的三只碗在等着你 
 
  天边,豁了口的月亮是第四只碗 
 
   
 
  父亲,我们在等你回家 
 
  将你从黑夜里分离出来 
 
  你只有眼睛里是白的 
 
  还有咧开嘴笑出的一口白牙 
 
  亲我们的时候 
 
  脸上的煤渣比胡子还扎人 
 
  我们常常欢笑着挣脱你的怀抱 
 
   
 
  父亲,你这次真的全身都变成黑的 
 
  从煤的一部分变成一整块煤了吗 
 
   
 
  父亲,那些饭在等你 
 
  剥开粗糙的稻壳 
 
  把米从谷子里整出来 
 
  炊烟熏得香喷喷的 
 
  就是我们的晚餐了 
 
  父亲,你的米是黑的 
 
  你把在矿里打工称作种地 
 
  你像爱米一样地爱着煤 
 
  又像爱煤一样地爱着你的儿女 
 
=========================== 
 
楼主附言:我向朋友们推荐这首诗,也推荐这位貌似柔弱的女诗人,请大家从她的诗中去认识她吧。 
 
“天边,豁了口的月亮是第四只碗”——这痛切的诗句,无需半点费解,就把一位因矿难而永无返乡之日的父亲形象,刻画得催人泪下了,“豁了口的月亮”这一充满期待和饱含悲痛的意象,给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 
 
“父亲,你这次真的全身都变成黑的/从煤的一部分变成一整块煤了吗”——这个疑问句式,试图把铁定的事实否定为不愿相信的谣传,让我们读来倍感辛酸。 
 
“父亲,你的米是黑的/你把在矿里打工称作种地/你像爱米一样地爱着煤/又像爱煤一样地爱着你的儿女”——一位煤矿工人情怀,就是以煤为生,以危险和艰辛为伴,以抚养子女的责任为己任,这样的父亲虽然贫穷,虽然默默无闻,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敬重和同情吗? 
 
这就是诗歌的艺术魅力,写矿难,这是第一首让我落泪的诗,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它比那些无病呻吟、堆砌词藻的空洞说教,强上一千倍一万倍。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让我们从这首朴实的诗中去体悟、学习诗歌创作的真谛吧。[/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