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原创]七律 读朱熹有怀(词韵)

    [SIZE=4]天外飞鸿一世孤,曾遗灵羽在平芜。
    桃花片片随春水,秋月茫茫满炭途。
    谨步惠民千载路,勤修传火半篇书。
    我今欲效先贤事,羁旅红尘总不如。
    [/SIZE]           

                           2009.7.19.


    [ 这个贴子最后由终极关怀在7/21/2009 10:04:04 PM编辑过 ]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1
      • 经验250185
      • 文章10286
      • 注册2009-05-21
      桃花片片随春水,秋月茫茫满碳途。
      谨步惠民千载路,勤修传火半篇书。

      好联!欣赏、学习!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冰云[/u]发表的内容:[/b]

        桃花片片随春水,秋月茫茫满碳途。
        谨步惠民千载路,勤修传火半篇书。

        好联!欣赏、学习![/QUOTE]
        谢谢冰云鼓励!问好!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诗好, 可是, 对朱熹的推崇, 小土豆不敢苟同. 此人学问好, 却没有恻隐之心, 对女性的伤害尤大, 明儒误国, 实自独尊朱学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摘自”中華讀書網”


            程颐、程颢和朱熹是提倡贞节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学者,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极力提倡女子守节,孀妇不能再嫁,对男子也提出了“若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于是一时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统治者提倡贞节的标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妻子要为丈夫守贞、守节,臣要为君守节、尽忠,子要为父尽孝道,这三者联成了封建统治秩序的全部框架,一损俱损,这也是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贞节观的原因。

                继程颐、程颢之后的朱熹,也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不遗余力地提倡和宣传女子守节。当时他有个朋友叫陈师中,朱熹得知陈师中的妹夫死了,便特意写信给陈师中,劝他妹妹守节。

                极具讽刺的是,别看朱熹在不遗余力推销“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但他却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他曾引诱两个尼姑作妾,外放任职时还带着她们。而他的大儿媳居然在其丈夫死后却怀了孕。诸如此类的特大丑闻让程、朱理学一时名声变得很坏。宋宁宗闻之大怒,降旨要贬朱熹的官,这时朱熹吓得赶紧上表认罪,承认了纳尼作妾等事,表示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可叹啊,连朱熹自己都承认是在搞“伪学”,而一些迂腐之士还以他马首是瞻。

                贞节观念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大力宣传和朝廷制定法律的推动。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吕坤的《闺范》、温氏的《母训》等书都为宣传贞节观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致使贞操观在寻常百姓脑中愈来愈根深蒂固。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令旌表节妇,同时规定凡民间寡妇,三十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岁以后仍不改嫁的人,要旌表门闾,还免除本家差役。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嘉奖贞节所发布的特别命令。这个诏令等同于向老百姓发出一种信号:出身虽然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只要守节,就有机会成为名人。这样一来,守节妇女可以获名,家属可以获利。在名利之下,能够抵挡住双重诱惑的还真不多。以前家属为了减轻负担,恨不得守寡的女儿赶快改嫁。现在看到能免除差役,反而巴不得女婿早死,好让女儿成为寡妇。

                到了清朝,贞节变得非常狭义,几乎成了宗教。这时,许多学者继续致力于文字宣传、赞扬,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也在大力鼓励守节,社会上一般人也普遍承认,妇女恪守贞节成了万古不易的经义。

                顺治十三年清世祖亲自编纂了《内则衍义》一书,在《守贞章》中提出“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在《殉节章》中提出“妇为夫死,古之大经”,这两句话此后成为清朝妇女的信条。

                康熙年间,一个叫蓝鼎元的人写了一本《女学》,书中提到女子“可贫可贱,可死可亡,而身不可辱”,又提出女子应从一而终,夫死守节,遭到强暴只有以死明志,如果贪生怕死就和禽兽无异。这些话基本代表了清代学者对女子贞节的态度。

                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和号召下,所谓的“节妇”和“烈女”越来越多。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节妇”、“烈女”只有51人,宋代增加到了267人,明代竟然达到了3.6万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的一个县城就有2200多人。这一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清代对妇女贞节近乎变态的宣传产生了怎样令人震惊的效果。

                现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除了民居以外,还有两种建筑物几乎是无处不在,一是宗庙祠堂,另一个就是牌坊。比如在安徽歙县,那里至今还屹立着一个牌坊群,有明、清两代的牌坊近20座,而其中大部分与贞节有关。也许,当人们站在这些以贞节为名的牌坊下驻步观赏时,恐怕还能隐隐听到古时女子在“贞操”这一重压下发出的无助呜咽之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土豆[/u]发表的内容:[/b]

              诗好, 可是, 对朱熹的推崇, 小土豆不敢苟同. 此人学问好, 却没有恻隐之心, 对女性的伤害尤大, 明儒误国, 实自独尊朱学始.[/QUOTE]
              小土豆好!朱熹也有些地方是被冤枉的。
              小时候,跟着书报批孔孟,他们是一钱不值了。现在给他们平反了,基本在还原他们的真面目。而对朱熹似乎还没有人全面认识他,或者在民众中还没有普遍的认识。对朱熹也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才好。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朱熹首先是哲学家,他完成了中国式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充满了辩证法。从本体论看,道是先于一切存在的,由之产生世界万物。天理即道的政治伦理表现,从天理衍生出人欲,二者从而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人欲,也就不存在天理了,这也是朱熹本人的一种认识。所以他并没有主张消灭一切人欲。况且,也不是他首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他认为合理范围内的人欲是正当的。他反对人欲泛滥。他还有另一说法:“遏人欲而存天理”。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朱熹作为教育家和诗人,成绩还是突出的,不可淹没。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86269
                    • 经验17520
                    • 文章1289
                    • 注册2009-07-08
                    下面也贴出几段。
                    一、“存天理,灭人欲”的几处出处

                    出处一:“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出处二:“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四书集注·孟子》)

                    出处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



                    二、“天理” 指的是什么?

                    “天”指的是什么?“理” 指的是什么?“天理” 指的是什么? 朱熹认为: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   “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

                    “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  “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灭人欲” 指的是什么?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既然“天理”包含“人欲”,那么灭人欲不就是灭天理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朱熹要灭的人欲指的是什么呢?朱熹“存天理”是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那么他“灭人欲”要消灭的是什么呢?

                    宋人袁采说的明白:“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 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财物,谁都想获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财物,就成了盗贼。人如果只求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就会引起事端触犯法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朱熹也中说:“鱼与熊掌皆美味,而熊掌尤美也。” 鱼,我所欲是合道理的人欲,熊掌,我所欲也是合道理的人欲,舍鱼而取熊掌者还是合道理的人欲,这些都属于天理。“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天理人欲,几微之间。” “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须事事与剖判极处,即克治扩充功夫随事著见。” “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  “天理人欲常相对。”  “天理”与 “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朱熹要灭的“人欲”。朱熹并不是什么欲都要灭……
                     

                     “灭人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克己省身,“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人有常言曰:心印若此印,刊刻得端正,看印在何处莫不端正;若刊刻得欹邪,看印在何处无不欹邪。故治心之学,不可不谨也。”  “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庄子所谓其热集火,其寒凝冰,是也。”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 “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  “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看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  “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性欲、食欲、爱欲……更没有一点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的意思。朱熹的学说思想就是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劝士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怎么可能治国、平天下?这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淫荡……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朱熹希望学者士人有自律自制力,时常格物省身,克制自己过分的私欲,成为一个不是只顾自己而是为更多人着想杰出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的天性是富贵容易淫,贫贱容易移,威武容易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也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都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四、“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6]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存天理,灭人欲”是对谁说的?出处一是对皇上说的,出处二、出处三都是对学者士人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对平民大众说的,不属于平民、世俗文化。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及立志成为杰出的知经识理的男人提出的,这些人都有条件有可能沉迷于自己的欲,而忘了天理……

                    儒家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学者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是劝导人做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儒家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及荀子说的“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还有法家的管子说的“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及墨家的墨子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等等内涵是一致的……

                    道家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朱熹对皇帝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皇帝对百姓仁爱,不以百姓为刍狗。


                    生活 工作 思考 有时写字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终极关怀对朱学的认识很深, 令人佩服. 可是站在女性立场, 他再大的学问亦难抵偿数百年对女性的伤害.  至于他是否替人背了黑锅, 在未发现有真正证据之前, 他是脱不了责任的. 这和批林批孔时绝不相同. 那是基于政治”需要”的”运动, 都是些“莫需有”的罪名.

                      至于朱熹, 是公认的父权主义的拱卫者, 难怪明王朝奉他为正宗, 这正是君权专政秩好工具, 而千百贞节牌坊下的冤魂, 间接亦是他造成.

                      ”存天理, 灭人欲”, 根本就是反自然的禁欲主义. 当然, 纵欲也是不正常的, 可是, 依朱熹的学说, 根本就是扭曲了人性, 从此中国人更是人是心非, 说一套, 做一套. (朱熹本人亦正正是如此的伪君子), 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 知行合一”才稍减轻了朱学的伤害, 虽然如此, 朱学遗毒仍烈.

                      当然, 君子不同而和, 终极关怀亦绝对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小土豆绝对尊重. 这只是小土豆小小愚见罢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明奉朱子学, 可是除明孝宗一人外, 姓朱的皇帝没有哪个是好东西, 更不要说什么爱民如子了. 一面大谈仁爱, 一面却残暴不仁, 正是朱学衍生出来的怪胎. 他的”天理”是什么? 说穿了. 就只是: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在宋代及以前, 不想替皇帝卖命的可以选择隐居, 在明朝, 皇帝要他做官, 你不当, 杀!  当了官, 皇帝不准你致仕, 你够退下来,杀!. 如果陶潜生于明, 我看他的南山是去不成的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 折是不会, 大概不断不成! 天理至高, 人欲要灭, 可是谁掌天理? 皇帝是天子, 他做错了, 上天会惩罚他, 可是天道唯远, 而这期间, 皇帝就可以随心所愿., 为所欲为. 有明一代, 宦官, 贪吏, 白暴之君, 为历朝之冠. 朱学唯心, 却不容异论(任何不合他的”天理”的都是异论), 皇帝当然乐于御用. 因此儒学中只存朱学.  这是中国儒学的第二次大变质; 在汉朝时, “天人合一”说仍可以说是导人君向仁政, 明的一劫却把儒学沦为独裁者的爪牙而不自知. 难怪朱元璋一听到孟子提出的”民为贵, 君为轻”就要把亚圣逐出配庙. 他要的不是什么”天理”, 而是皇帝说一, 没有人敢说二的奴才, 而朱的学说正好为他提供了”理论基础”.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君权重, 父权亦受其利. 至于”女子之权”, 就根本不用说了.(而在宋代, 女性权利是历朝中最高的, 宋代一共有九位太后临朝而没有乱政, 女子可以改嫁, 或于离异后选择不嫁, 可以承继产业, 到了明代, 女子无才叙是德, 三步不出闺门, 成了男子的泄欲及婚姻买卖物品, 这又是什么的”天理”? ), 宋、明之间, 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更有”失节事大, 饿死事小之谬论, 而那些受朱学熏陶的男性士大夫又如何? 除了寥寥可数如于谦, 王守仁, 史可法等人, 绝大多数的都是谄媚小人, 以事权贵为荣, 以刮民为务, 及至明末, 闯王破京而群臣束手, 清兵未到已望风归降, 毫无气节可言, 四百年大明养出来的士风, 是如何的”存天理, 灭人欲”?

                        明代皇帝多是穷奢极欲, 视民廊如草芥, 崇祯最后要在煤山自缢, 可说是真正的”存天理”了.
                        [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土豆在7/22/2009 12:47:42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83310
                          • 经验38034
                          • 文章43
                          • 注册2006-01-12
                          回复

                          小土豆好!吐故纳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是!
                          [b][url]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url][/b]

                          [email]电子邮箱:13702961508@139.com[/emai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8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